摘要: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有效开展交流与合作、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依托,也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指出“要完善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有效开展交流与合作、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依托,也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指出“要完善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主线,着力减少政府的微观管理、直接干预。特别是去年9月,我市围绕打造全国最优营商环境示范城市的目标,制定出台了《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为深入了解掌握营商环境100条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促进政府加快职能转变,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构筑南京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于今年10月听取并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为做好相关议题的准备工作,从6月开始,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在常委会分管主任的带领下,以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采取市区两级人大联动、专业代表参与的方式,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点改革目标推进、重大领域创新突破、重要政策落实等情况进行多方面、多维度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去年以来,我市在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以“坚持用户思维,注重客户体验”为原则,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全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经过一年多努力,全市上下优化营商环境意识明显增强,政务服务效能稳步提升,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不断提高。去年11月,李克强总理来宁考察时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一)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去年9月出台的《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是我市进一步解放思想、对标找差、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成果。文件内容形成了“10+1”政策体系,措施中有15条为全国首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措施有30条,受到企业和投资者的普遍欢迎。文件出台后,全市各级政府及部门围绕100条相关要求,自我加压,深化改革。一是进一步转变职能,聚焦简政放权,规范权力事项,重构审批流程。目前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864”改革在全国处于第一方阵,“不见面审批”“预审代办制”等“南京经验”在全国推广。二是进一步创新思路,切实做到“把麻烦留给政府,把方便送给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感受度和体验度。在全国首创提高低压客户免费接电范围,彻底实现小微企业电力接入“零投资”。三是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出台了《南京市政务数据管理暂行办法》,实现跨部门间数据高效调动管理,加快开展《南京市社会信用条例》立法工作,努力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经营环境。
改革创新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提升了企业创新动力,在《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8》中,南京位列全国前十,《2019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中,全国排名第五位,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不动产登记效率在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营商环境评级中位居全国第一。2019年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8.7%,实际利用内资939.8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4.02亿美元,同比增长14.9%,市场主体数量增长3.6%;今年前三季度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2.32万人,较上年高位又增长14.21%,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稳步构建。
一是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全国首批“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城市,我市以综合服务平台为依托,实现了工商登记、银行开户、涉税事项办理等事项的全链条网上通办,全市企业开办平均用时缩短至1.92天,全面实现“三日办结”的工作目标;2019年整合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并在全市范围内上线运行,大幅压缩了审批时间和企业报件材料数量;金陵海关在全国率先实行网上申报、审核、退库“无纸化”操作,进口和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较2017年压缩79.1%、94.8%。二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市场主体名称自主申报,通过“政银合作”实行银行网点“代办制”,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扩大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范围;在全国首创“房产交易与不动产登记全业务一体化办理”、“商品房交易登记全程不见面服务”,实现主城六区商品房交易登记、抵押权注销登记等10类登记现场办结,极大增强了企业和办事群众的获得感。三是优化政府服务水平。围绕投资建设项目全链条审批,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套餐式”代办陪办服务,实现全流程精准化“店小二”服务;人社部门实行走访联系企业月报制度,建立了服务企业工作微信群,及时获取企业需求,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及用工服务。
(三)聚焦关键难题破解,惠民安企的市场环境渐趋完善。
一是深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纳税人私人定制“减税降费大礼包”,确保纳税人、缴费人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截止9月底,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70.2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和投资动力。二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构建专门化审判组织体系,探索知识产权诉讼特别程序,在全国率先聘用专职技术调查官,有效解决技术事实查明难问题。三是注重企业用工保障,新增“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奖补”政策,提高企业职工岗位转化能力;在国内重点城市及海外设立“人才驿站”,搭建高层次人才来宁创新创业快速通道;落实社保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2019年以来累计为企业减负41.3亿元,发放稳岗返还670万元,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四是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整合全市现行政银合作产品,引导银行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2019年上半年累计发放“宁科贷”131.9亿元,创新融资方式,上半年通过“我的麦田”平台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近7.4亿元,为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
(四)强化政策落实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一是高度重视事中事后监管,实行正面和反面案例通报机制,推动增强部门在政策落实过程中的责任担当意识;通过12345政务热线、现场暗访、企业座谈等方式,开展营商环境问题线索核查工作,形成“专项督查——发现问题——任务清单——整改落实——继续督查”的工作闭环;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项巡察,对发现的97条问题,督促各相关单位对照落实。二是加强考核评估机制,将营商环境指标纳入到市级机关绩效考核、市对区高质量发展考核,研究制定营商环境指标考评办法,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探索第三方评估机制,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第三方开展营商环境100条政策效果评估,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三是开展体验式调研,开展“走流程、找差距”专题调研活动,安排29个涉及审批职能的部门主要领导全流程现场体验相关事项办理环节,查找存在问题,制定优化举措。
二、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中央和省改革要求、与国际先进水平、与广大企业和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加大。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了改善我市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逐步深入,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支持政策,但有些政策宣传渠道单一、配套实施细则不明确,增加了企业掌握政策、申请资金和享受政策优惠的难度;各项惠企政策分散于各部门,部分政策还存在着部门间政策冲突、衔接不充分、连续性不足的现象,尤其在执行层面还存在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政策的有效发挥。
2.机制体制仍需完善。放权协同配套不够,对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动态管理不及时,一些部门的审批事项合并、移交、下放不彻底,交叉管理事项仍然存在,部分下放权力的事后监管存在缺位;政务平台建设管理分散,部门间政务数据互联与信息共享不畅,业务协同不够,影响了行政效能的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特别是工程建设项目还存在着较长的“体外循环”时间,企业对营商环境改革成效的感受度和改革力度存在温差。
3.服务意识亟待提高。部分单位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大作用的认识还不到位,思想不解放、政策不灵活、服务不主动,对“容缺审批”“限时办结”和“并联审批”主动性不强;部分干部还有“畏难怕错”的顾虑,在落实政策,执行法规时灵活性不够,配合不积极,“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清”有余而“亲”不足。
4.能力水平还需加强。基层政府承接能力不强、相关人员工作经验缺乏和编制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下放到区级的行政事项缺乏专业人才,业务不熟练,不能很好的承接,开展业务效率不高,上级部门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几点建议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通过营商环境优化坚定市场信心,充实发展后劲,是提升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打造长三角创新发展新高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我们要立足“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发展愿景,以优化营商环境2.0版制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理念变革、管理变革、效率变革、路径变革,推动投资和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经济和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1.认清形势提高站位,增强抢占营商环境“高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牢固树立“用户思维、客户体验”的理念,切实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坚持换位思考,努力把服务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竞争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完善营商环境督察机制,建立起营商环境监督机制、考核机制、评价机制,结合“放管服”改革事项编制方便企业办事流程手册。加大督办检查力度,持续开展明查暗访,促进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形式,加强对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正面宣传报道,努力形成“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努力扩大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杜绝发生党委和政府出台的政策,群众和企业却不了解、用不上的现象。
2.聚焦关键补齐短板,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一是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按照流程最短、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要求,再次梳理以部门为基础的审批流程,整合原有条线化的政务服务事项前端受理功能,建立跨部门协同办理机制,进一步优化从“串联”到“并联”的审批流程。坚持全流程全覆盖,将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不动产登记涉及的行政审批、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和市政公用服务全部纳入流程监管,动态完善审批事项清单、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和审批流程图,切实杜绝“体外循环”。二是要创新监管方式方法。要坚持依法监管、权责一致的原则,加快推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快政务信息资源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互联互通,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通过技术创新和流程再造,逐步完善政务数据资源体系,为企业推送更多个性化、精准化服务。三是要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畅通信息渠道,着眼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与发展方向,建立服务企业的常态长效机制;加强涉企政策宣传解读,对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进行全面梳理、去繁就简、系统整合,全力抓好“一网通办”;对政策的落实情况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各项措施不截留、不变形,让企业真正得实惠。
3.强化担当凝心聚力,确保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整体性和实效性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落实,要构建抓落实的完整链条,健全营商环境建设机制,确保重点任务全面完成。一是要压实责任、强化领导。各部门负责同志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善于攻坚,切实强化主体责任,把营商环境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围绕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积极整改。二是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各部门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认清和把握大局,相互配合、合理分工,加强“放管服”改革事项和营商环境建设关键环节的统筹协调,推动部门联动改革。三是要树立导向、增强能力。规范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建立差别化、合理化的考评体系,有针对性的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负责的干部担当负责、为敢于开拓创新的干部免除后顾之忧,解决干部干事怕出事的问题。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切实增强干部履职能力和水平。四是要强化督导、完善考评。进一步深入研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做法,细化招商引资等各项考评指标体系,推动各部门切实提高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实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经济活力持续提升。